《小学》,旧题宋代朱熹撰,实为朱熹与其弟子刘清之合编。书的发凡起例出于朱熹,而类次编定则有出于弟子刘清之。
朱熹(1130—1200),南宋哲学家,也是著名的儒家人物、理学集大成者,徽州婺源(今属江西)人,字符晦,一字仲晦,号晦庵。
刘清之(1134—1190),南宋临江(今江西清江西南)人,字子澄,世称静春先生。
朱熹曰:“后生初学,且看《小学》书,那个是做人的样子。”
《小学》全书六卷,分内外两篇。内篇有四个纲目:前三个是立教,明伦,敬身,第四个是鉴古。外篇分两部分:一是嘉言,二是善行。鉴古、嘉言和善行,均各有立教、明伦、敬身三纲目。鉴古,按三个纲目记载夏商时三代时圣人贤者已行之迹;嘉言和善行则是按三个纲目记载汉以后贤者的嘉言善行:这三部分都是相对应地实证内篇的论述的。三个纲目中,最主要的是明伦。立教的目的是为了明伦,敬身也是为了明伦。什么是明伦?明伦便是明人之伦,便是明父子之亲,君臣之义,夫妇之别,长幼之序,朋友之信。人之伦理不明则尊卑上下轻重厚薄之序混乱而不可理,所以教者必须以明伦为教,学者必须以明伦为学。
《小学》是旧时封建社会的小学教材,宣传孔孟之道,灌输封建思想。其中自有两重性,有它必须批判的糟粕,也有它应该继承发扬的优良成分。诸如讲究节气,重视品德,强调自我节制、发愤立志等等,在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结构方面理学是有影响的。
朱熹
小学序
古者小学,敎人以洒扫,应对,进退之节;爱亲,敬长,隆师,亲友之道。皆所以为修身,齐家,治国,平天下之本,而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穉之时。欲其习与智长,化与心成,而无扞格不胜之患也。今其全书虽不可见而杂出于传记者亦多。读者往往直以古今异宣,而莫之行。殊不知,其无古今之异者,固未始不可行也。今颇搜辑,以为此书,授之童蒙资其讲习。庶几有补于风化之万一云尔。
淳煕丁未三月朔旦,晦庵题
小学题辞
元亨利贞天道之常,仁义礼智人性之纲。凡此厥初无有不善,蔼然四端,随感而见。爱亲敬兄,忠君弟长,是曰秉彛。有顺无强。惟圣性者,浩浩其天,不加毫末万善足焉。众人蚩蚩,物欲交蔽,乃颓其纲安此暴弃。惟圣斯恻,建学立师,以培其根,以达其支。小学之方,洒扫应对,入孝,出恭,动罔或悖,行有余力,诵诗读书,咏歌舞蹈,思罔或逾。穷理修身斯学之大,明命赫然罔有内外。德崇业广,乃复其初。昔非不足,今岂有余。世远人亡,经残敎弛,蒙养弗端,长益浮靡,郷无善俗,世乏良材,利欲纷挐,异言喧豗。幸兹秉彛极天罔坠。爰辑旧闻庶觉来裔。嗟嗟小子,敬受此书。匪我言耄。惟圣之谟。
明伦第二
孟子曰:“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悖德,皆所以明人伦也。”稽圣经,订贤传,述此篇以训蒙士。
父子之亲
凡内外,鸡初鸣,咸盥漱,衣服,敛枕簟,洒扫室堂及庭,布席,各从其事。
父母舅姑将坐,奉席,请何乡。将衽,长者奉席,请何趾。少者执床与坐,御者举几,敛席与簟,县衾,箧枕,敛簟而襡之。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,不传;杖屦,祗敬之,勿敢近;敦牟巵匜,非馂莫敢用;与恒饮食,非馂,莫之敢饮食。
《曲礼》曰:凡为人子之礼,冬温而夏凊,昏定而晨省。出必告,反必面。所游必有常,所习必有业。恒言不称老。
《礼记》曰:孝子之有深爱者,必有和气;有和气者,必有愉色;有愉色者,必有婉容。孝子如执玉,如奉盈,洞洞属属然,如弗胜,如将失之。严威俨恪,非所以事亲也。
《曲礼》曰:凡为人子者,居不主奥,坐不中席,行不中道,立不中门。食飨不为槩,祭祀不为尸。听于无声,视于无形。不登高,不临深。不苟訾,不苟笑。
孔子曰:父母在,不远游;游必有方。
《曲礼》曰:父母存,不许友以死。
《礼记》曰:父母在,不敢有其身,不敢私其财,示民有上下也。父母在,馈献不及车马,示民不敢专也。
《曲礼》曰:父召,无诺;先生召,无诺。唯而起。
《士相见礼》曰:凡与大人言,始视面,中视抱,卒视面。毋改。众皆若是。若父,则游目,毋上于面,毋下于带。若不言,立则视足。坐则视膝。
《礼记》曰:父命呼,唯而不诺;手执业,则投之;食在口,则吐之,走而不趋。亲老,出不易方,复不过时。亲癠,色容不盛。此孝子之疏节也。父没,而不能读父之书。手泽存焉尔;母没,而杯圏不能飮焉,口泽之气存焉尔。
曾子曰:孝子之养老也,乐其心,不违其志;乐其耳目,安其寝处,以其飮食忠养之。是故父母之所爱,亦爱之,父母之所敬,亦敬之。至于犬马尽然。而况于人乎?
曾子曰:父母爱之,喜而弗忘;父母恶之,惧而无怨。父母有过,谏而不逆。
《内则》曰:父母有过,下气怡色,柔声以谏。谏若不入,起敬起孝。说,则复谏;不说,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,宁孰谏。父母怒,不说而挞之流血,不敢疾怨,起敬起孝。
父母有疾,冠者不栉,行不翔,言不惰,,琴瑟不御,食肉不至变味,饮酒不至变貌,笑不至矧,怒不至詈。疾止复故。
《内则》曰:父母虽没,将为善,思贻父母令名,必果;将为不善,思贻父母羞辱,必不果。
《祭义》曰:霜露既降,君子履之,必有凄怆之心,非其寒之谓也。春,雨露既濡,君子履之,必有怵惕之心。如将见之。
君子之祭也,必身亲莅之。有故,则使人可也。
《曲礼》曰:君子虽贫,不粥祭器。虽寒,不衣祭服。为宫室,不斩于丘木。
孔子曰:父母生之,续莫大焉。君亲临之,厚莫重焉。是故,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,谓之悖德;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,谓之悖礼。
孝子之事亲,居则致其敬,养则致其乐,病则致其忧,丧则致其哀,祭则致其严。五者备矣,然后能事亲。事亲者,居上不骄,为下不乱,在丑不争。居上而骄则亡,为下而乱则刑,在丑而争则兵。此三者不除,虽日用三牲之养,犹为不孝也。
孟子曰:世俗所谓不孝者五:惰其四支,不顾父母之养,一不孝也。博奕好饮酒,不顾父母之养,二不孝也。好货财,私妻子,不顾父母之养,三不孝也。从耳目之欲,以为父母戮,四不孝也。好勇斗狠,以危父母,五不孝也。
曾子曰:身也者,父母之遗体也。行父母之遗体,敢不敬乎?居处不庄,非孝也;事君不忠,非孝也;莅官不敬,非孝也;朋友不信,非孝也;战陈无勇,非孝也。五者不遂,烖及于亲。敢不敬乎?
孔子曰:五刑之属三千,而罪莫大于不孝。
君臣之义
礼记曰:将适公所,宿齐戒,居外寝,沐浴。史进象笏。书思对命。既服,习容观,玉声,乃出。
《曲礼》曰:凡为君使者,已受命,君言不宿于家。君言至,则主人出拜君言之辱。使者归,则必拜送于门外。若使人于君所,则必朝服而命之。使者反,则必下堂而受命。
《论语》曰:君召使摈,色勃如也,足躩如也。揖所与立,左右手,衣前后,襜如也。趋进,翼如也。宾退必复命曰:“宾不顾矣。”
《礼记》曰:君赐车马,乗以拜赐;衣服,服以拜赐。君未有命,弗敢既乘服也。
《论语》曰:君赐食,必正席先尝之。君赐腥,必熟而荐之。君赐生,必畜之。
君命召,不俟驾行矣。
孔子曰:君子事君,进思尽忠,退思补过,将顺其美,匡救其恶。故上下能相亲。
君使臣以礼,臣事君以忠。
大臣者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。
子路问事君,子曰:“勿欺也,而犯之。”
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?其未得之也,患得之。既得之,患失之。苟患失之,无所不至矣。
孟子曰:责难于君谓之恭,陈善闭邪谓之敬,吾君不能谓之贼。
有官守者,不得其职,则去;有言责者,不得其言,则去。
夫妇之别
《士昏礼》曰:父醮子,命之曰:“往迎尔相,承我宗事,勖帅以敬,先姒之嗣。若则有常。”子曰:“诺。唯恐弗堪。不敢忘命。”父送女,命之曰:“戒之敬之,夙夜无违命。”母施衿结帨,曰:“勉之敬之,夙夜无违宫事。”庶母及门内施鞶,申之以父母之命,命之曰:“敬恭听,宗尔父母之言。夙夜无愆,视诸衿鞶。”
孔子曰:妇人,伏于人也。是故无专制之义,有三从之道。在家从父,适人从夫,夫死从子,无所敢自遂也。教令不出闺门,事在馈食之间而已矣。是故女及日乎闺门之内,不百里而奔丧。事无擅为,行无独成。参知而后动,可验而后言。昼不游庭,夜行以火。所以正妇德也。女有五不取:逆家子不取,乱家子不取,世有刑人不取,世有恶疾不取,丧父长子不取。妇有七去:不顺父母,去;无子,去;淫,去;妒,去;有恶疾,去;多言,去;窃盗,去。有三不去:有所取,无所归,不去;与更三年丧,不去;前贫贱,后富贵,不去。凡此,圣人所以顺男女之际,重婚姻之始也。
长幼之序
孟子曰:孩提之童,无不知爱其亲也;及其长也,无不知敬其兄也。
徐行后长者谓之弟。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。
《曲礼》曰:见父之执,不谓之进不敢进,不谓之退不敢退。不问不敢对。
年长以倍则父事之,十年以长则兄事之,五年以长则肩随之。
谋于长者,必操几杖而从之。长者问,不辞让而对,非礼也。
从于先生,不越路而与人言。遭先生于道,趋而进,正立拱手。先生与之言则对,不与之言则趋而退。从长者而上丘陵,则必乡长者所视。
长者与之提携,则两手奉长者之手。负剑辟咡诏之,则掩口而对。
凡为长者粪之礼,必加帚于箕上,以袂拘而退,其尘不及长者,以箕自乡而扱之。
将即席,容无怍。两手抠衣,去齐尺。衣毋拨,足毋蹶。先生书策、琴瑟在前,坐而迁之,戒勿越。坐必安,执尔颜。长者不及,毋儳言。正尔容,听必恭,毋剿说悖德,毋雷同。必则古昔,称先王。
侍坐于先生,先生问焉,终则对。请业则起,请益则起。
尊客之前不叱狗,让食不唾。侍坐于君子,君子欠伸,撰杖屦,视日蚤莫,侍坐者请出矣。
侍坐于君子,君子问更端,则起而对。
侍坐于君子,若有告者曰:“少间,愿有复也,”则左右屛而待。
长者赐,少者、贱者不敢辞。
御同于长者,虽贰不辞。偶坐不辞。
侍于君子,不顾望而对,非礼也。
《少仪》曰:尊长于己逾等,不敢问其年。燕见不将命。遇于道,见则面。不请所之。侍坐,弗使不执琴瑟,不画地,手无容,不翣也。寝则坐而将命。侍射则约矢,侍投则拥矢。胜则洗而以请。
《王制》曰:父之齿随行,兄之齿雁行,朋友不相踰。轻任幷,重任分,斑白者不提挈。君子耆老不徒行,庶人耆老不徒食。
《论语》曰:乡人饮酒,杖者出,斯出矣。
朋友之交
曾子曰:君子以文会友,以友辅仁。
孔子曰:朋友切切偲偲,兄弟怡怡。
孟子曰:责善,朋友之道也。
子贡问友,孔子曰:“忠告而善道之,不可则止,无自辱焉。”
益者三友,损者三友。友直,友谅,友多闻,益矣;友便辟,友善柔,友便佞,损矣。友直则其闻过,友谅则进于诚,友多闻则进于明。便辟谓习于威仪而不直,善柔谓工于媚说而不诚,便佞谓习于口语而无闻见之实。三者损益正相反也。
孟子曰,不挟长,不挟贵,不挟兄弟而友。友也者,友其德也,不可以有挟也。
《曲礼》曰:君子不尽人之欢,不竭人之忠,以全交也。
主人不问,客不先举。
通论
孔子曰:君子之事亲孝,故忠可移于君;事兄弟;故顺可移于长;居家理,故治可移于官。是故行成于内,而名立于后世矣。
天子有争臣七人,虽无道不失其天下;诸侯有争臣五人,虽无道不失其国;大夫有争臣三人,虽无道不失其家;士有争友,则身不离于令名;父有争子,则身不陷于不义。
《礼记》曰:事亲有隐而无犯,左右就养无方,服勤至死,致丧三年。事君有犯而无隐,左右就养有方,服勤至死,方丧三年。事师无犯无隐,左右就养无方,服勤至死,心丧三年。
晏子曰:君令臣共,父慈子孝,兄爱弟敬,夫和妻柔,姑慈妇听,礼也。君令而不违,臣共而不贰,父慈而教,子孝而箴,兄爱而友,弟敬而顺,夫和而义,妻柔而正,姑慈而从,妇听而婉,礼之善物也。
曾子曰:亲戚不说,不敢外交;近者不亲,不敢求远,小者不审,不敢言大。故人之生也,百岁之中,有疾病焉,有老幼焉,故君子思其不可复者而先施焉。亲戚既没,虽欲孝,谁为孝?年既耆艾,虽欲悌,谁为悌?故孝有不及,悌有不时,其此之谓欤。
官怠于宦成,病加于少愈,祸生于懈惰,孝衰于妻子。察此四者,慎终如始。《诗》曰:“靡不有初,鲜克有终。”
荀子曰:人有三不祥。幼而不肯事长,贱而不肯事贵,不肖而不肯事贤,是人之三不祥也。
无用之辩,不急之察,弃而不治。若夫君臣之义,父子之亲,夫妇之别,则日切磋而不舍也。
限 时 特 惠: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,一年会员只需98元,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
本站公众号:巨课网创 内容很干,欢迎关注!
站 长 微 信: lieying62 声明:1、本内容转载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3、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,请联系我们,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!